滬媒竟然認為抨擊伊萬能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 真是天真的期待與現實的撞擊

來源: 上觀新聞

2025-03-26 10:34

3月26日訊 在18強賽C組第8輪比賽中,中國男足在主場以0-2的慘敗告負,面對澳大利亞隊的結果,讓出線的希望幾乎變得渺茫。賽後的新聞點評犀利地指出,抨擊主教練伊萬顯然無法解決根本問題,中國足球需要學會放低期待,清醒面對現狀了。

談到中國足球的輿論,真是如坐過山車,一會兒高潮叠起,一會兒跌入低谷。伊萬·科維奇這位年屆71歲的老教練,從比賽一開始的三連敗就被稱為“老騙子”,之後憑借幾場勝利又被捧上了“老神仙”的神壇。然而,面對日本、沙特和澳大利亞的又一波三連敗,不少人忙不叠地把“老混子”“老糊塗”這些標簽貼在他身上,甚至不乏“伊萬什麼時候下課”的呼聲。

而這次0-2的失利,其實並不是致命的挫折。在印尼隊主場1-0擊敗巴林隊後,中國隊和澳大利亞的比賽結果,無論勝負都無法改變出線的局勢:國足若想晉級小組前四,只能在6月份對陣印尼和巴林時全勝。此時更換教練的想法顯得滑稽無比,要知道新教練的到來也只是在為伊萬所面臨的難題續命——完全沒有時間讓他與球員們建立默契。

當然,這場失利意味著中國隊與2026年世界杯的直通之路徹底絕緣。但說實話,這從來就不是國足的目標。如果以當前實力妄想直接晉級世界杯,簡直是天方夜譚。回想起九個月前,中國隊依靠新加坡門將的離譜表現才幸運壓過泰國,僥幸晉級十八強賽。在分組抽簽時,樂觀者最多也只是期待到小組第四參與附加賽。那麼,是什麼時候開始讓不少球迷對直通世界杯懷有幻想的?或許是前兩場勝利來得太過輕松,讓人們心態發生了扭曲。

足球比賽不是一個個片段拼湊而成的。試圖從局部解讀比賽只會加劇錯誤的迷思。比如,塞爾吉尼奧的射門雖有威脅,但他並不是解決問題的“答案”,半場下來他僅18次觸球,問題在於他身後缺乏有效的支援;王鈺棟在中場有一次精彩的穿襠過人,確實顯示了他少有的進攻能力,但在成年賽的高強度下,他的邊路突破效果明顯下降。兩個失球都源於中國隊員的低級失誤,看似都能避免,但這絕不是僅有的兩次失誤,避免了這一次,下一次同樣會來臨。

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,足球輿論往往會極端變化。對伊萬和犯錯球員的指責並不會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——我們仍然在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徘徊,年輕球員需要更多高水平比賽洗禮,而中生代球員在聯賽中的出場時間也在縮減,俱樂部的核心角色直被外援占據,哪怕如今的外援水準遠不如金元時代。

放低期待,這樣才能免於失望;放棄幻想,才能鼓起勇氣全力以赴。無論最後兩輪成績如何,奮戰到底才是國足的唯一目標。所謂“做最壞的打算,盡最大的努力”,期望這樣的口號能夠在下一場比賽中化為行動。